top of page
Search

底片與旅行

  • Writer: 歐文 廖
    歐文 廖
  • Jul 4
  • 2 min read

自從開始使用底片拍照之後,每次準備出發旅行前,我都會經歷一段充滿抉擇的過程。


對我來說,底片攝影其中一個最大的樂趣,就是每一款底片都有屬於自己的個性。就算是同一家品牌、同一系列,不同的 ISO 值都會帶來微妙的差異,更別說跨品牌、不同系列,甚至黑白底片、電影底片,那些性格差異之明顯,總是讓人又期待、又焦慮。





所以在每次出門前,檢視這一塊的搭配對我來說,既有趣,也有點痛苦。一方面擔心選得不夠好,另一方面又怕少帶了某卷片,會錯過某些畫面。這種「帶錯一卷就會懊惱一整天」的壓力,應該不少拍底片的人都懂。

這趟旅程,我帶了三種不同格式的底片相機,分別是半格、135,以及 120 中片幅。原本是打算全程用彩色負片,但想到用黑白去記錄函館的樣子,那種簡單的灰階、純粹的街景感,實在太吸引人,最後還是忍不住把黑白底片也塞進了行李裡。


結果當然是貪心地帶了不少:Kodak Gold200、Portra160、Ilford HP5、Headsonfilm Midnight1600、還有 Cinestill 800。


但接下來更難的,就是如何規劃這些底片的使用時機。要怎麼分配它們在什麼光線、什麼場景下上場,不然拍完才後悔「早知道剛剛該用哪一卷」——這也可以說是拍底片旅行中的另一個挑戰吧。


不過也許就是因為底片不像數位,不能隨時切換、不能立刻回頭,才讓「拍下當下」這件事變得這麼重要。與其事後懊惱,倒不如學著接受每一次的選擇,這應該是我這幾次底片旅行下來最大的體悟。




之後我也會陸續跟大家分享我目前旅行時的相機配置,如果你對某些底片、鏡頭或搭配方式有興趣,也歡迎留言告訴我,我會找時間慢慢寫出來給大家!

 
 
 

Comments


© 2025 by SSUYAO LIAO

bottom of page